選礦生產線中的常用術語
原礦:所處理的給如原料礦石。
精礦:經分選后富集了有價成分的較終分選產品。中礦:分選過程中產出的中間未完成產品,需要返回原分選流程中處理或單獨處理。
尾礦:經過分選后殘余的可棄去的物料。
品位:給礦或產品中有價成分的質量分數,常以百分數表示。原礦的品位常以α表示;精礦品位以β;尾礦品位以θ表示。
1-10單一金屬分選流程 產率:產物對原礦計的質量分數,常以百分數表示。通常以γ表示。設Qh、Qk、Qx分別為原礦的質量、精礦的質量、尾礦的質量,對單一金屬流程(圖1-10)的精礦產率γ,有γ=Qk/Qh=(α-θ)/(β-θ)×100%。
回收率:①理論回收率:理論計算精礦中有價成分質量與原礦中有價成分質量紙幣。總的回收率通常以ε表示。
②實際回收率:選礦生產中實際產出精礦中有價成分質量與原礦中有價成分質量紙幣。通常是以實際產出精礦量,乘以實際外運銷售精礦品位,得到選礦生產中世紀產出精礦中有價成分質量。
實際金屬回收率是選礦過程中實際回收金屬量所占的百分比;理論金屬回收率是用來驗證實際回收率的精確程度,檢查生產技術管理水平高低的指標,兩者的關系是:實際金屬回收率=理論金屬回收率-選礦機械損失率。
在正常情況下,理論金屬回收率總是大于實際金屬回收率,即機械損失率總是正值。如果機械損失率過大或出現負值,則說明在計量、取樣、化驗等方面有不準確的地方,應及時檢查并改進。
有用成分回收率是評定分選過程效率的一個重要指標。回收率越高,表示選礦過程回收的有用成分越多。所以,選礦過程中應在保證精礦質量的前提下,力求提高有用成分回收率。
富集比:精礦品位β對原礦品位α的比值。即選礦過程中有用成分的富集程度。
選別比:原礦質量與精礦質量的比值。即選得一噸精礦所需原礦的噸數,以K表示。
金屬平衡:選礦廠入廠原礦中金屬含量和出廠精礦與尾礦中的金屬含量之間具有的平衡關系。
理論金屬平衡是根據平衡計算期間內的原礦、精礦和尾礦的化驗品位算出的理論精礦產率和理論金屬回收率。實際金屬平衡是根據平衡計算期間內所處理的原礦實際數量、獲得的精礦實際數量和化驗品位算出的實際精礦產率和實際金屬回收率。理論回收率與實際回收率的差值反應了選礦過程的金屬流失,以及取樣、化驗、計量方面的誤差。差值越大,說明在生產與技術管理方面問題越多。
金屬平衡常用表格形式列出。金屬平衡表是選礦生產報表,它是根據選礦生產的數量和質量指標按班、日、月、季、年編制的。這些指標包括:原礦處理量、原礦品位、精礦量、精礦品位、金屬含量、回收率、尾礦量、尾礦品位等。根據金屬平衡表可以評價選礦廠的生產情況,同時也是現場生產班組進行生產評比的基本資料。
選礦生產線日常維修保養
一、認真執行使用與維護相結合和設備誰使用誰維護的原則。單人使用的設備實行專責制。主要設備實行包機制(包運轉、包維護、包檢修)。設備使用實行定人、定機,憑證操作。主要管、線纜裝置,實行區域負責制,分片包干的管理辦法二、各種設備司機,必須經過培訓,達到本設備操作的技術等級“應知”、“應會”要求,經考試合格,領到合格證,方能上崗。設備司機都要做到“三好”,即管好、用好、修好;“四會”,即會使用、會保養、會檢查、會排除故障。
三、要嚴格執行日常保養(維護)和定期保養(維修)制度。日常保養:操作者每班照例進行保養,包括班前10~15分鐘的巡回檢查;班中責任制,注意設備運轉、油標油位、各部溫度、儀表壓力、指示信號、保險裝置等是否正常;班后、周末、節日前的大清掃、擦洗。發現隱患,及時排除;發現大問題,找維修人員處理。定期保養:設備運行1-2個月或運轉500小時以后,以操作工人為主,維修工配合,進行部分解體清洗檢查,調整配合間隙和緊固零件,處理日常保養無法處理的缺陷。定期保養完后,由車間技術人員與設備管理員進行驗收評定,填寫好保養記錄。確保設備經常保持整齊、清潔、潤滑、安全、經濟運行。
四、主要重點設備應定期進行精度、性能測試,做好記錄,發現精度、效能降低,應進行調整或檢修。對主要重點設備的關鍵部位要進行日常點檢和定期點檢,并做好記錄。
五、特種設備指防爆電氣設備、壓力容器和起吊設備,應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使用和管理,定期進行檢測和預防性試驗,發現隱患,必須更換或立即進行處理。
六、加強設備潤滑管理,建立并嚴格執行潤滑“五定”即定人、定質、定點、定量、定期制度,做好換油記錄。主要設備要建立潤滑卡片,開展根據油質狀態監測換油。